在唐朝末年,五代之交,国家四分五裂,军阀割据,各自为政,社会动荡不安,百姓疾苦。这段混乱的历史,横跨了二十多年,从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失败后,藩镇割据、军阀混战逐渐加剧,一直持续到公元907年朱温篡唐为止,这一时期被称为“残唐”,也就是所谓的唐末乱世。
有句俗话说,“乱世出英雄”。然而,在这段最动荡的二十多年里,也诞生了最为残暴的一支军队,那就是臭名昭著的“土团白条军”。这支军队以吃人为乐,把人类当做食物,用活人作军粮;他们以烧杀抢掠为常事,无恶不作。城池一旦被他们攻占,百姓如草芥一般,任由他们肆意屠戮,毫无人性,残忍到了极点。与此同时,他们的战斗力也极为强悍,与其他军阀争斗中屡屡获胜,最终称霸一方。这支军队的领袖,正是孙儒。
孙儒,出生于唐朝末年,家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汝南县。他本是一个地痞流氓,性格暴躁、好胜,从小以强横霸道为人称道。后来,他受人劝说参军,加入了当地的忠武军,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。忠武军是唐末的一个方镇,设立于公元787年,节度使驻地在许州(今河南许昌),掌管陈、许二州,相当于今天河南中部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。
展开剩余77%最初,孙儒只是一名低级军官,担任忠武军的小校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结识了许多军中的壮士,其中就包括刘建锋等人。公元880年,黄巢起义军攻占了长安,形势动荡不安,孙儒便投奔了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麾下,获得了都将的职位,成为了秦宗权手下的重要将领。此时的孙儒,已经从一个小兵成长为军队的高级将领,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。
在接下来的七年里,孙儒跟随秦宗权征战四方,参与了攻占洛阳、围攻郑州、屠戮河阳等战斗,屡次立下赫赫战功。然而,公元887年,秦宗权与朱温爆发激烈的战斗,最终秦宗权败北。孙儒听闻此事后,屠杀了河阳城的全体居民,并烧毁了整个城市,随即向南撤退,加入了秦宗权的弟弟秦宗衡麾下,继续参与进攻淮南地区。
当时,孙儒已然自信满满,认为秦宗权败给了朱温,自己不再有任何必要为其效力。他毫不犹豫地与秦宗权彻底决裂,并宣称:“丈夫岂能受此苦,何必居人之下,生不能富贵,死又能得庙食?”他这番话,已经彻底暴露了他心中的野心。
孙儒随后在南下途中与秦宗衡发生冲突,并最终杀害了秦宗衡。接着,他与刘建锋等人结盟,收编了各路兵马,正式成立了臭名昭著的“土团白条军”。在江淮地区,孙儒逐渐站稳了脚跟,并最终归顺了朱温。
在接下来的五年里,孙儒四处征战,成为江淮地区的“流寇”,制造了大量的灾难。他与杨行密的矛盾尤为突出,甚至成为了生死宿敌。公元888年,杨行密攻占扬州,自封为淮南节度使。孙儒不甘示弱,带领大军南下,攻占了润州、常州和苏州,兵力迅速增长,并自封为淮南节度使。两个节度使共治一地,显然无法共存,于是,孙儒开始对杨行密展开残酷的进攻。
几番激战后,杨行密屡屡败北,根本无法与孙儒抗衡。公元890年,杨行密终于攻占了孙儒的润州和常州,孙儒愤怒至极,亲自率军反击,再次收复了这两座城市,屡次击败杨行密的军队。
公元891年,孙儒调兵遣将,准备向南进攻。杨行密的大将田頵和刘威联合三万兵力迎战,孙儒指挥大将马殷将其击败,保住了润州和常州。在这一年秋天,孙儒突然发动了对扬州的屠城行动,所有百姓被残忍屠杀,扬州城被彻底焚毁。孙儒像魔鬼一样在江淮地区横行霸道,不仅屠城烧杀,还以食人作为军粮,令人不寒而栗。
公元892年,孙儒再次围攻宣州,杨行密与之展开激战,数次败北。然而,孙儒的军队由于长时间包围,补给线被切断,军粮已经耗尽,陷入了困境。孙儒不得不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将刘建锋和马殷去寻找粮食,自己独守大营。就在这时,孙儒的军队爆发了瘟疫,许多士兵因此死亡。孙儒也感染了瘟疫,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严重下降。
最终,杨行密抓住了机会,发动了反攻,一举击败了孙儒,孙儒本人也被生擒,不久后被斩首示众。他的头颅被送到了长安,成为了朝廷的战利品。一代枭雄孙儒,伴随着他的“土团白条军”一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孙儒的崛起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兵,到一方霸主,确实令人瞩目。五年间,他的“土团白条军”在江淮地区横行霸道,生灵涂炭,民众苦不堪言。尽管如此,他的心狠手辣、无情暴虐,也注定了他的最终覆灭。在唐末乱世中,孙儒的残暴行为成为了最为人们深恶痛绝的例子。他的失败,实质上是历史的必然报应,也是天怒人怨、咎由自取的结果。
《旧唐书·昭宗本纪》中有记载:“初,行密扬州失守,据宣州,孙儒以兵攻围三年。是春,淮南大饥,军中疫疠死者十三四。是月,孙儒亦病,行密乃并孙儒之众,复据广陵。”这段历史,不仅展示了孙儒的血腥暴行,也让我们深刻反思乱世中的人性与战争的残酷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旺网-嘉旺网官网-线上股票炒股配资-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